去年底我接待了一对中产夫妻,他们在深圳某4S店里,和一个销售经理合作买车(注:严格地说是炒车,这种模式并不完全符合法律与道德,当事人存在一定的主观过错),最后销售经理卷款跑路,一通排查下来,前后有数十人参与了这个局,光这一对夫妻涉及的金额就几百万元。
当时关于那个销售经理的传言很多,有说跑路到外地的,有说公安机关介入的,甚至还有说自S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钱肯定是掏不出来了。
但是诡异的是,这些买车人手上的合同有几个版本,有的盖4S店的印章,有的用POS机刷的卡,所以有不少投资人想起诉4S店要求提车,这样就可以挽回损失。
我在接待这对中产夫妻的时候,分析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报了律师费。客观地说,律师费略贵,但案情复杂需要耗费大费的时间脑力,想赢下诉讼并不容易。当事人也很坦白,说也接触过其他律师,报价低很多,而且对方信心很足,大拍胸脯作承诺。
经过对比,中产夫妻最终选择了另一个律师,前期律师费6000元,2%的风险律师费。那个律师用同样的方式,一共收了5个案件。
事情就告一段落了。
就在今天,我在整理今年的结案情况时,看到了当时的接待记录,于是给当事人发了信息,询问他们案件的判决结果。
但是,结果大出我所料,以下是我和当事人的对话。
当:撤诉了,被告买通了法官,真黑,太难了。
我:你们是原告,原告撤诉了?
当:先撤诉,因为判决书已经看到了。
我:判决书?你们不是撤诉了吗?
当:那个律师说已经看到了判决书,判决内容完全按被告的意见。
我:不是撤诉了吗,律师怎么看到判决书?
当:在电脑里给我们看的,律师没让我们拍,手机收走了。
我:你的意思是律师提前拿到判决书,拿给你们看了?律师怎么拿到的,你们没问吗?
当:问过,他说他有办法。
我:你们看到材料有法院印章吗?
当:没有,但说是准备要出判决的文件。
我:既然没有印章,你们怎么能相信,这就是判决书的内容?
当:这个我也不太明白,判决书在没有下发的情况下,律师可以第一时间网上查看到吗?
我:既然都没有下判,内容又怎么会发到网上?
当:律师就说判决就是会这样判,所以让我们撤诉,然后再起诉。
我:就算一审判决不满意,不是可以上诉吗?
当:我们不懂,律师说这样对我们好一些。
我:那现在呢?
当:已经撤诉了,现在我们的案件还没有再去起诉,说等明年再给我们去立案。
我:所谓的第二次起诉,没有再收你们律师费吧?
当:没有,但是约定再次起诉后,他会去运作关系,所以风险律师费比例提高到15%。
我:这个过程你们没有一丝怀疑吗?
当:我们也怀疑过,但这个律师很能自圆其说。
我:假设那个律师说的是真的,你们的那点律师费,够去打通关节吗?你们想过这些说词的真实性吗?
当:……
接下来,我和当事人又通了语音,还原更多的信息。在当事人讲述完之后,我慢慢拼凑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个律师暂且称为A,A先是用较低的律师费吸引到当事人,签下委托后,按流程立案并开庭,随后通过某些方式和被告律师达成协议,帮助被告律师胜诉获得风险律师费(注:被告律师约定风险律师费r 支付条件,既有被告通过判决胜诉,也包括原告撤诉的情形,而且比例肯定高于A约定的2%)。随后A通过设计,劝诱当事人撤诉,这样被告律师就能收取风险律师费,A从而分得利润。
但是难点在于,A要如何劝服当事人撤诉?在这里,劝说是不起作用的,只有恐吓。A编造了一个谎言,谎称被告买通了法官会驳回原告,而自己有能力提前获得判决书内容,因为这个判决对原告不利,为了当事人利益着想,连逼带吓让当事人同意撤诉。
这套说词是很有市场,很多人就是相信关系和内幕,它本身很难被证实但也很难被证伪。但是,A的戏做太足了,反而露出马脚。假设A说的都是真实的,这些内容本身就自相矛盾。
第一,如果被告真的买通法官,法官又怎么可能把信息提前告诉原告律师,这是怕原告不知道猫腻?
第二,就算法官真有什么想法,又怎么可能会把word文档拷贝、发送给原告律师,这是怕没有留下痕迹?
A说的话全是破绽,根本经不起推敲。
但是有一点A做得很到位,就是提前收走了当事人的手机,可以制造神秘紧张氛围,让当事人入戏更深,更重要的是当事人不能对A的行为留下证据,以确保将来A的安全。
假如当事人某一天醒悟过来,去找A或者投诉,猜猜A会怎么说?
我都替A想好台词了:“你们无中生有,拿证据来啊!”
这样经过一番操作之后,A已经把前期律师费收入囊中,又把当事人卖了一把,自己吃着血馒头,还把锅扔给了法院法官,把当事人的怒气引起司法系统。至于明年是不是会真的第二次去起诉,这都是未知数,但就算是真去立案,A一点不亏,还成功地把风险律师费比例从2%提高到15%。
所以,低价律师费还低吗?
难怪网络上对司法系统的怨气怒气如此之大,身边也有不少人大摇其头,但 这是真的是司法系统有如此不堪吗,这中间到底有多少像A这样的人兴风作浪?
我在通话的结尾对当事人说:“希望你们不要对法律、对司法系统失去信心,这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法律并不是数学公式,输入条件就一定能得出结果,不同律师的工作结果往往差别很大,专业程度决定了案件的走向。在网络平台上也经常能看到有人发贴问“如何找到靠谱律师。”其实,找到专业靠谱的律师并不难,难的是下定决心委托,而事实往往是,什么样的当事人最终就会找到什么样的律师。
很多人这辈子可能只和司法系统打一次交道,而这一次交道就可能会留下刻板印象,而我的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公检法,虽然我也有不满,也会有抱怨,但我没有失去信心,希望大家也都如此。
好了,散了吧,就当我说了个故事。
(End)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