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吉林大学厚重的历史画卷中,一批批师者在这片沃土上立德树人担使命,不忘初心铸师魂。他们怀民族复兴之心,立报效祖国之志,为人师表,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材。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风貌。

本展用文字和图片集中展现了吉林大学30多位优秀师者的高尚师德、优良师风。他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最看中的身份是“教师”,他们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无怨无悔地挥洒甘露,葳蕤满园桃李。他们是吉大师资队伍的优秀代表,是吉林大学教书育人、砥砺前行的重要力量。

师德涵养,学风养成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今天,在哺育英才的道路上,一大批奋斗在自己岗位上的教师们,执着守望三尺讲台,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默默耕耘,播种未来。

“教师强,则学校强”,吉林大学走过了70余载的光辉历程,在满园桃李芬芳的育人之路上,洒满了师者们奋斗的汗水,折射出了他们为人师表,躬身前行的身影,让我们走近他们,去领略他们献身教育事业,用嘉言懿行去凝聚青春力量的无悔深情…….

本期展出的人物是工作在教学、科研岗位上的优秀教师代表。

沈家骢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沈家骢(1931年9月生),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2年,沈家骢来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参与筹建化学系。长期从事聚合反应统计理论及微观动力学、透明聚合物树脂、超分子组装与功能、高分子信息材料、人工模拟酶、生物介面与聚合物仿生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反应机理(基元反应)的图形分析,为聚合反应工程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领导创建了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著有《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等六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沈家骢非常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倡导成立了唐敖庆基金会,并多次向基金会捐款。他鼓励年轻人不断进取,到国际科学前沿上去竞争。他注重引导学生立足国内,并注意建立国外固定合作单位及基地,这样既保持研究工作的稳定性,又开阔了眼界。他先后开设了有机分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统计理论等多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先后独立和联合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150多人。他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中科院院士,许多人获得了国家各类人才称号,可谓是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沈家骢如今虽过耄耋之年,但他仍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一如既往地工作在教学与科研的岗位上,继续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徐如人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徐如人(1932年3月生),无机化学家、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

1952年,徐如人来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在前辈化学家的带领下,参与了化学系的初创工作。他倾力于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为学生讲授普通化学、现代化学基础、无机合成化学等十几门原创性课程。他对年青人委以重任,让他们挑重担,将他们推向科研与教学的前沿。他鼓励竞争,并为学生们创造条件,尽可能让他们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成长。1978年,他作为化学系首批有资格招收研究生的中青年教师,开始招收研究生。几十年来,他培养近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他的学生中,有三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号召出国学习的学生,学成回国报效祖国。

徐如人长期从事沸石分子筛合成与结构化学与无机合成化学的基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科学体系。他与夫人庞文琴教授一起,将他们夫妇及子女所著的28部书籍,捐赠给吉林大学图书馆,以表达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在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之际,他与庞文琴教授捐出了全部积蓄500万元,设立了“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以奖掖那些在科教事业上出色的晚辈后学们。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郭孔辉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郭孔辉(1935年7月生),汽车设计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6年毕业于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前身)汽车拖拉机专业,是学校该专业首届毕业生。1993年调入吉林工业大学任副校长。他是我国汽车行业著名专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造诣精深。是我国汽车科学技术领域中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性及轮胎力学等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曾获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60余篇,出版专著3部。

郭孔辉在教学和培养新人方面都不遗余力。几十年来,他培养了100余名博士、200余名硕士,这些人都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栋梁。即便是年过古稀,有些项目他还亲自去做,并把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与学生一同分享。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位老院士,学生都以能得到他的言传身教而自豪。他常对学生说:“你和别人有差距,但你认真一些,一天、两天你可能感觉不到变化,但一年、两年以后,你就会发现巨大的变化。搞学问一定要精益求精,态度决定一切。”

郭孔辉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多次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郭孔辉教授与学生一起查验实验数据

刘中树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刘中树(1935年10月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1954年,刘中树考入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担任中文系主任开始,就努力挖掘和发挥专业特长,凝练专业方向,推动前沿研究,形成了吉林大学中文学科在鲁迅研究、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等方向的优势和特色。出版《中国现代百部中长篇小说论析》《鲁迅的文学观》《刘中树文学论集》等学术专著,主编或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等教材,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

刘中树从教六十多年来,一直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兢兢业业、满怀热情地奋斗在教书育人第一线。他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等专业基础课和鲁迅的文学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等选修课,为研究生讲授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等学位课。他至今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多人,培养出一批在学界极具影响力的学人。

刘中树在他执教五十年之际,曾寄语吉大师生,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人生信仰”“矢志不渝地追求,坚韧不拔地勇进”。这也是对他从教六十多年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境界的生动概括。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林学钰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林学钰(1937年3月生),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林学钰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她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部(省)级科研生产项目7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林学钰在高等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60余年,先后讲授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管理、Groundwater、现代水文地质学等课程。她高度重视学生从学位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和研究,直至答辩的全过程培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道德和做人品质。她认为,作为教师,学生就是你的产品,产品首先要合格,然后才能打出品牌。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否则就会觉得问心有愧。教书育人,在自己的领域里培养出成材的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不仅要会做学问,更要会做人。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是很重要的。

林学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迄今为止培养了博士生71名(包括4名外籍博士生)、硕士生68名、博士后27名。她所培养的许多学生已成为各单位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在众多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邹广田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邹广田(1938年7月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高压物理科学奠基人之一。

1965年邹广田研究生毕业留校后,长期从事高压相变与压力导致的新效应、地球及行星内部物质的高压性质、超高压实验技术、超硬材料和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领导创建了我国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和发展了多项原位高压实验技术,开辟了高压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他是国内地球及行星内部物质的早期高压研究者之一,是国内超硬多功能薄膜材料和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研究的主要开拓者。

邹广田重视学风建设,努力营造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良好学术氛围,注重言传身教,倾心育人。早在七十年代,他就在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验能力。1981年,他开始招收研究生。他始终坚持结合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指导。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无不把严谨、求实、诚信放在第一位。学生们把能得到导师的教导作为一种享受。他对学生的教诲不是枯燥的知识汇集,而是互动式的探索,学生在他那里不仅能得到知识性的指导、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更能获得做人的真谛。

从教五十余年来,邹广田先后培养了15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他培养的学生许多已成为国内外高压物理与超硬材料研究领域的精英。多年来,他为发展我国高压科学事业,培养该领域的拔尖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林沄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林沄(1939年2月生),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人之一。

林沄治学严谨,视野开阔,敏于求新,是学术界公认的为数不多的兼通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文献学的专家之一,在史学学科各领域皆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在东北考古与东北史、新疆考古、古文字、先秦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出版《古文字研究简论》《林沄学术文集》等5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林沄从教近60年来,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为吉林大学考古文博和古文字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高度重视本科生专业基础教育,为本科生开设过考古学通论、考古制图、古文字概论、论文写作等多门课程。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他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弱项。他对研究生授课十分讲究方法,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他的课堂民主、宽松的氛围,就像一个平等交流和争论的沙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观察问题的深刻性,以及“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学术精神。

林沄深爱他所选择的教书育人的职业。他从教数十年载,没有一刻满足于以往的成绩,始终在不断开拓进取……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任露泉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任露泉(1944年1月生),仿生科学与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1年,任露泉在吉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仿生科学与工程研究,在机械、材料、智能、健康以及航空、航天、航海、能源、军事等众多领域的仿生工程方面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成就,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仿生领域的影响力、话语权和学术地位。

任露泉院士在近40年的教育实践中,深切感悟到“师德涵养在于求真,学风养成在于求实”。他认为,作为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还是教育管理工作中,都必须有真心、投真情、下真功、动真章、显真诚、能真传。一名真正的高校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在做人上;杰出的科学素养与能力,体现在做事上;矢志不渝地从事或服务于科研工作的品格,体现在做学问上。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学风养成必须讲求一个“实”字,即科学研究必须具有实践意识、实干精神、朴实作风和严实学风。

几十年来,任露泉院士在教书育人的课堂上,在立德树人的征途中,以身作则、矢志不渝,始终带领着学科团队努力营造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氛围,在学生中播洒着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种子,培养了一大批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优秀人才。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孙正聿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哲学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

1982年,孙正聿在吉林大学毕业留校任教。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繁荣哲学科学、推进教育改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版《哲学通论》等学术专著,发表论文300余篇。

孙正聿以“有理”“讲理”的理念教书育人。他的哲学课是吉大的一道靓丽景观。无论是给本科生讲授的基础课和公选课,还是为研究生上的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过道都挤满学生。他以“做学问”的自觉意识培养研究生,引导学生认同“学术”“学科”和“学问”,形成“做学问”的自觉意识。他对学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苦读”,教导学生做学问不只是“读”和“想”,必须是“苦读”和“笨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求真、求实、求深、求美”在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已经蔚然成风。

孙正聿以“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为座右铭,把全部的时间、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哲学研究、教书育人和团队建设之中,践行了自己“追求理想、献身事业、完善人格、臻于境界”的人生追求。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张屹山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张屹山(1949年10月生),数量经济学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我国数量经济学学科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1980年,张屹山在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从事数量经济理论研究。他在经济管理类教学中的文理渗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付出巨大努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在经济数量分析、分配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投入产出技术研究》等15部学术著作,发表近200篇学术论文。

张屹山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欲要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在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名利”“在讲台前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欲要学生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教师必须博览群书,深入钻研;欲要学生有强盛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做到“不唯上”“不唯外”。他在学校首次为本科生开设管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运筹学等课程,使我校的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真正与国际接轨,实现了科学化和现代化。

张屹山从教四十余载,培养了无数的学子,可以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但他至今仍是老骥伏枥,为吉林大学经济学科的发展凝精聚力。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张文显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张文显(1951年8月生),法学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张文显自1977年留校任教以来,倾心教书育人,春风化雨,言传身教,诠释学无止境,践行着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担当。他长期从事法理学、当代西方法哲学、法律政治学和司法学等方面的研究,集中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与实践,并开设了法理学、西方法哲学、法理学前沿、中国法治新常态、司法责任制的理论与实践等基础性和创新性课程。

张文显作为一名教师,深爱着教书育人这个职业。他说“传道授业是教师的本职,育人成才是教师的责任”。他在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他都认真对待。他的学术道路是教学与科研并重之路,学术与育人并重之路,理论与实践结合之路,是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之路。他在教学和培养新人方面不遗余力。他的学生有国家领导,也有法官律师,遍布全国各地,各个基层,可谓桃李满天下。

张文显从教四十余年,为法学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殚精竭虑。他对学术和真理的不懈追求、诲人不倦的高度责任感、淡泊从容提携后学的崇高品德,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界同仁的深深爱戴。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王胜今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王胜今(1954年5月生),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1977年,王胜今在吉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来,主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东北亚区域经济等方面研究。出版了《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等17部著作,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王胜今是一位良师。他在承担着学院、学校行政领导工作时,丝毫没有放松对学生的培养,始终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第一职责,从未间断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为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社会学等课程,并主持编写《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教材。他对学生学业严格要求,同时为他们的成长创造高水平的研究平台。除了给予学生学术方面的帮助,他还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身正为范,诲人不倦,治学、做人皆为楷模。他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和正直的人品,鞭策学生们在未来的学术道路和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王胜今通过专业引领和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他先后招收博士研究生78人,硕士研究生56人,外国留学生12人,为人口学、经济学领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如今,他的很多学生都在高校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继续传承、发扬他的精神。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林君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林君(1954年7月生),勘探地球物理与探测装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77年,林君考入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他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探测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仪器装备的自主研发,为突破地球深部资源勘探技术瓶颈、打破高端地球探测装备被国外垄断、推动我国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林君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无论科研工作多忙,都坚持承担着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及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上好课的同时,注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负责、勤奋工作、诚恳待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着学生。他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他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紧跟国内外学科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他带领教学团队持续开展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与支撑体系建设。

林君曾获得多项荣誉,但最让他骄傲的就是“优秀教师”这一荣誉。在他的人生中,大半时间都是在教学。他培养出了100多名硕士生、70余名博士生。他带过的学生大多数从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着努力。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林君教授在本科生课堂上

张福贵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张福贵(1955年11月生),文学史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

1988年,张福贵正式进入吉林大学文学院任教,投身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鲁迅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中日比较文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海内外相关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部分观点成为了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的主题。出版学术专著12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和教材10部。

张福贵说:“如果有来世,还要选择做教师。”他坚持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独有的教育方法和创新的教育手段和几十年间未曾改变的,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他说“大师首先是教师,教课是教师的天职”。即使是在从事行政工作时,他也从未离开过本科生的课堂,坚持给本科生讲授基础课。几十年来,他把宽容和个性育人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上,他与学生互动,自由交流,鼓励学生反驳老师的观点,自成一家、自圆其说。他提出,“人格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导学生“要永远怀有一颗宽容仁爱之心,要与人为善、宽容大度”。

张福贵从“树人”到“立德”,始终秉持着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变的良心、真挚的热忱和勤勉的态度,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和楷模、益友与良师。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张福贵教授在本科生课堂上

冯守华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冯守华(1956年3月生),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2年,冯守华学成归国,到吉林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长期从事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系统地开发出三个系列二十余种全新微孔晶体,并在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复合氧化物与复合氟化物体系获得突破,同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扩大中国该领域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冯守华在培养学生时,注重育智,更注重育德。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授业解惑,在学生中树立了一代名师的崇高形象。他倡导人才培养的体制改革,重视学生成长环境建设,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国内外重点高校的教学实践,制定出从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在学校承担的国家“珠峰计划”中,作为召集人,他在教育部和各高校间的沟通中发挥了联系纽带作用。他组织相关人员研讨“唐敖庆班”培养方案,确定培养思路、模式、目标及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他亲自担当首届唐敖庆班化学方向学术的科研导师,为唐敖庆班主讲“固体化学”专题讲座……

冯守华勇于进取、甘于奉献、关爱学生,工作不急功近利,培养人才不拘一格,堪称吉林大学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典范。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于吉红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于吉红(1967年生),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5年,于吉红被保送到吉林大学化学系,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她长期从事无机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在分子筛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方面作出了重要创新性贡献。

于吉红作为一线教师,将传道授业、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她坚信扎实的本科生教育是人才培养之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都为本科生做学科前沿导航讲座,向学生们介绍国际上最前沿、最新的研究进展。她推行本科生化学科学实践课程,倡导以科研反哺教学。她秉承“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针对性地给出个性化研究指导,将启发创新思维和塑造科研能力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引导式教育,努力践行着学生求知路上领航人的职责。她悉心指导研究生攻坚克难,加强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依托高水平国际合作网络来拓宽渠道,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她还走进学生思想政治课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于吉红执教以来,先后培养博士60余人。她坚守“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严谨治学,传承和弘扬老一辈学科奠基人的科学家精神,传递给学生探索的兴趣和进取的精神,是一位潜心于科学创新的传薪人。

吉大名家:桃李葳蕤,芳华成蹊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9-04
下一篇 2024-09-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