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关键词】之资源、环境、生态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资源、环境、生态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资源、环境、生态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资源、环境、生态

资源、环境、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关使门。先然文司建设的许多内容都是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然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重要论述,更是资源、环境、生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关键所在的有力佐证。

从生态学和人类社会经展的观点看,资源、环境、生态分别体现着自然对于人类的不同功能关系。

所谓环境,在生态学中指的是被生物消耗的东西,包括食物、光、营养物和重要的室间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它具体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主权领土和可控大陆架范围内所有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发利用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乐早和生存能力,并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实物资源的总称。通常分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主要是森林)资源、水资源(仅指淡水)和海洋资源五大类。

所谓环境,在生态学中是指生物所依存的条件,是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的结合体。基中,生物是主体,环境是客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泛指一般意义的自然环境,特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前者称为原生环境,后喜称为次生环境。环境有两个明显区别的部分:物理环境(包括空气、温度、可利用水、风速、土壤酸度等)和生物环境,后者构成其他生物对于人类施加的任何影响,包括竞捕食、寄生和合作。在这里,环境是客体,人类是主体,人类与环境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所谓生态,在生态学中是生态系统的简称,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生物群落处于核心地位,它代表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物质和能其流动强度以及外貌景观等。非生物环境既是生命活动的空间条件,也是生物群落与自然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泛指自然生态养统,指的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与其所处环境所形成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地表面的陆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湿生生态系统和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系统。它们求同构成全球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地球生物圈。

由此可见,无论在生态学中还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资源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又是生态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尽管涵义各别,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哲学上讲,资源、环境、生态之间这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

这里所说的对立,指的是它们相互之间的区别,主要指它们强调和体现的自然对于人类的功能不同。其中,资源强调的是实体功能,体现为自然对于人类实体的直接有用性;环境强调的是客体的受纳功能和服务功能,体现为自然接受并容纳人类生产和消费所排放的“无用”副产品和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栖息地等直接与间接有用性;生态强调的是主体状态及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和协同进化功能,体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协同进化。

不仅如此,资源、环境、生态的不同涵义及其对人类功能的不同体现,也导致了人类对其认识先后上的差异。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经历一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由不系统到系统的过程。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生态的认识也经历了由认识资源到认识环境,再由认识资源、环境到认识生态系统这样一个逐步深化和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自然资源对于人类实体的直接有用性较易于被人们感知和认识。譬如,人要吃饭就必须有食物,人要住房就必须有建筑材料,人要生产就必须有生产资料,如此等等,都是能够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一旦资源出了问题,人们即时就能感受得到并做出反应。而环境相比于资源而言,还不是那么直接,即使环境出了问题,也有一个较长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如果还没有超出环境容量导致不可忍受的后果,则未必能及时做出反应。因此,人们对于环境重要性和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也要相对滞后。至于人类对于自己置身其中的生态系统重要性和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性的认识,更是长期处于茫然无知的状况,以至于连“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也直到1935年才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利(A.C.Tansley)首先提出来。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87年,当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把经过长达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时,才有了转折性的改变。正如该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的:“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则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的退化对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到生态文明建设所面对的“严峻形势”时,依次提及“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也是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生态认识先后上这种差异性的恰当反映。

这里所说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它们都统一于自然这个整体,都是自然对于人类功能关系的体现。换句话说,它们都是从人类福利的角度来定义的,都能为人类提高福利水平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而都属于自然对于人类的功能关系的范畴。离开了自然对于人类的功能关系,就无从理解资源、环境、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繁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是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中一个状态良好,其他两个必然状态良好;其中一个遭受破坏,其他两个必将受到影响。这是因为,资源、环境、生态作为自然对于人类功能的体现是自然界及其生态系统所兼有的。以森林为例,它既有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等资源功能,又有净化容气答纳废弃物、减低噪声和提供生存游憩空间等环境功能,还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一旦人们为了获取木在和其他林副产品而砍伐森林,则不但其资源功能遭受破坏,其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也必将遭受相应的破坏。因此,也可以说,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生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资源、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的论断,其道理就在这里。

三是指它们之间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这里说的转化,主要指资源、环境、生态在自然对于人类功能关系中的地位的转变。就是说,它们在自然对于人类功能关系中的地位会随着人类社会不同的时空条件和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变化。还以森林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处于大规模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凸显,森林的资源功能被摆在第一位,木材生产成为当时林业建设压倒一切的任务。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人们又意识到“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对森林的第一需求”,国家也相应做出了“林业建设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战略调整,森林的生态功能也随之取代资源功能而成为了首要功能。

正确认识资源、环境、生态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有利于人们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涵义,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以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社会。我们从自然对于人类的功能关系上正确认识资源、环境、生态的联系和区别,就能更加自觉地对资源、环境、生态同时给予高度重视,进而更加自觉地搞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更加自觉地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第二,是有利于人们深刻认识、积极应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如上所述,根据生态学原理,资源、环境和生态体现着自然对于人类的不同功能关系。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人们对于资源、环境、生态的这种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懂得资源、环境、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事关人类社会的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就会懂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人与自然的功能关系和谐良好的标志,“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则是人与自然的功能关系紧张恶化的体现;就会懂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或形势”已经不是仅仅涉及资源或环境的单方面、局部性的一般问题,而是全面涉及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全方位、整体性的严重问题。这对于全面增强人们对于资源、环境、生态间题的忧患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积极应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无疑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是有利于人们全面完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特别是有利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过去,由于人们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常常将环境与生态混为一谈,或者把生态归结为环境,导致一些干部群众常常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职能混为一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和干部群众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参与,从而给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正确认识了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特别是认识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同环境保护的联系与区别,必然有助于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指示,并给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和人民群众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参政议政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进而为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黎祖交 编辑 吕子乔)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资源、环境、生态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8-14 04:27
下一篇 2024-08-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