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注册了某借贷类App,频繁被各类借款提额电话或短信“问候”;通讯录联系人贷款逾期,但自己手机却莫名被催收公司“轰炸式”骚扰……数字经济时代,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你是否也曾受到这一困扰?近两日,多名读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在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手机号被亲友贷款时填写为联系人,而在贷款出现逾期后,遭遇了消金公司“轰炸式”催收的情况。
“轰炸式”催收成通病
1月13日,消费者娄新(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自己未有任何欠款,但却被贷款机构短信、电话不停地催收了好几日。“就因为我认识的一个人,在贷款时写了我的手机号,我已明确告知自己联系不上对方,但贷款公司还是对我又是短信又是电话的不停‘轰炸’。”
据娄新所述,该贷款机构为头部持牌消金公司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最初联系他是希望能转告贷款人归还欠款,但在明确告知自己与贷款人并不熟悉后,该消金公司仍一直打电话、发短信进行骚扰。
“一天内十多个不同的号码联系我,还发短信‘轰炸’,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娄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此前并不知晓自己是贷款者联系人,对于对方贷款逾期自己被骚扰更是表示不能理解。针对娄新这一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尝试向招联消费金融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后者回复。
娄新称,其也在试图联系该消金公司进行处理,并已向银保监会投诉渠道反映该情况。
亲友贷款逾期,联系人成了“受害人”。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类被贷款催收公司恶意骚扰的案例屡见不鲜。目前,包括聚投诉、黑猫投诉、百度贴吧等平台,都有不少类似投诉,涉及的消费金融公司除了招联消费金融外,还包括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对此情况,相关消金公司同样未给出回应。
“贷款人逾期,‘轰炸式’催收联系人是不合理的,甚至可能构成违法催收。”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曾明确要求:债务催收对象应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不得骚扰无关人员;催收人员应在恰当时间开展债务催收活动,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
在李亚看来,被骚扰人可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相关监管机构投诉电话或邮件系统进行举报;因被骚扰产生损失的,还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金融行业资深专家苏筱芮同样认为,消金公司“轰炸式”催收联系人不合理,根据工信部下发的《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苏筱芮认为,受骚扰用户可以依照官方提示,如实描述自身遭遇及被投诉机构基本情况,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反馈。
机构回应催收逐渐多样化
一人逾期,多方“受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贷款方联系人频受骚扰的另一面,是消金机构也在为逾期贷款“绞尽脑汁”。
目前,在贷后催收方式上,不少消金机构会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对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不过,仍有一些持牌消金机构在选择自身或外包的催收,不过,常常会因为“轰炸式”骚扰频频被投诉涉嫌暴力催收。
相对传统银行业,消费金融行业存在客户分散、单笔额度小等特点,对逾期客户的还款提醒,也存在数量大、成本高的问题。一位消金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公司根据逾期贷款的不同阶段,一般会采取短信、电话、信函(包括催告函或律师函)、委外催收和法律诉讼等由浅至深的几种方式,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回收。
而为解决骚扰、暴力催收等问题,机构通常会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比如全员签署《信息安全保密协议》和《绿色催收承诺书》,并不断加强合规培训,依此来确保合规催收。
贷后逾期催收确实是一个让机构头疼的难题。另一消金机构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展业前,我司会要求合作机构签署合规催收承诺函。对催收方式、催收对象等进行明确规范,确保合理合规性。展业过程中也加强管控,通过现场与非现场的检查方式进行监督和后评价,切实保护好消费者权益”。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催收本身无可厚非。某种意义上来说,催收节约了公共资源,助推信用体系的可持续化。此外,逾期者尤其是一些‘老赖’得不到追究,正常的金融秩序会被打破,必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前述消金从业人士坦言道,当前,暴力催收、隐私泄露等违规违法问题必须被正视,但很多羊毛党费尽心机寻找金融机构漏洞、反催收教程与恶意聚集投诉等,也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这是极端利益驱动和无序监管交叉的结果。
如何解决痛点
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尽管近年来关于“暴力催收”的系列整顿行动不断升级,但由于法律法规仍不完善,逾期贷款催收行业整体乱象仍然存在。
而粗放式催收市场下,反催收队伍也开始猖獗,例如部分恶意逃债者不畏电催,直接关闭电话或玩起了“躲猫猫”,甚至组成了反催收联盟等地下产业链,在文字、视频等传播平台上公然收费“开课”。
不得不说,逾期贷款催收仍是一个市场博弈阶段,而反催收党猖獗下,如何做好贷后,也成了不少消金机构的“心病”。
正如前述消金人士指出,近年来,催收行业的管理主要靠市场、行业协会等约束,没有专门监管单位,这是现状,也是行业的痛点。
在李亚看来,后续,消金公司应密切关注行业新动态,时刻注意催收的合法合规性,规范催债模式,避免触及法律红线。消金公司可以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通过发函、多方调解、诉讼等合法有效的手段完成债务的催收。
苏筱芮则称,一方面,消金机构应在贷前加强客户资质审核,在协议中提前就拨打电话催收事项向用户征求同意,需遵循行业相关的催收自律公约。近期消金相关评级办法已下发,后续消金机构粗放式催收或将影响到其自身的评级结果,消金机构可使用法催、网络仲裁等合规方式开展贷后管理。
“另一方面,未来,应由央行等监管部门在金融业重大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完善,与工信部等互联网监管部门共同建立起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从事前制度、事中监测、事后打击等全流程进行规范。”苏筱芮进一步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刘四红
来源:北京商报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