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有哪些名人 中原出的名人有哪些

□徐春燕

中国自古有聚族而居,生业相承的传统,由姓氏、血脉等连接而成的家族因之诞生。许多家族在历史演进中,经过几代、十几代的不懈奋斗,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和特色。更有一些家族,在精英成员的带领下,声望卓著,地位斐然,对社会影响深远,被称之为名门世家。河南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古往今来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名门巨室数量众多,灿若星辰,家族文化深远厚重,是华夏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原有哪些名人 中原出的名人有哪些

袁安卧雪图

◎“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家族

“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崇的官员统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三公为皇帝之下最高的行政官员,可以用位极人臣来形容。东汉汝南袁氏一门,四代家族成员中有五人位居三公之列,时人称为“四世三公”,一时名震天下。

袁氏以经学起家。袁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西汉平帝时因精通《易经》被举荐为太子舍人。东汉光武帝登基后,被任命为成武(今属山东菏泽)县令。

袁良的孙子袁安,是汝南袁氏兴起的关键人物。袁安幼承家学,修身持重,未出仕时,曾客居洛阳。某年隆冬,遭遇雪灾,洛阳令巡视灾情,见其居处大雪封门,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进到屋里,见他横卧睡榻,快要冻僵了。问他为何不呼救,他说:“大雪不息,人们都有冻馁危险,实在不忍心惊扰别人。”洛阳令佩服,举荐他为孝廉,这就是“袁安卧雪”的典故。

入仕后的袁安,深受士民爱戴,为袁氏一族树立了良好风范。其时,窦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权倾朝野,而袁安不畏权贵。如当年窦宪请求出击匈奴,袁安认为是罔顾民生只为邀功的贸然之举,强烈反对。多位同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后来都退缩了,唯袁安毫不退让。窦宪出兵后,他的兄弟卫尉窦笃、执金吾窦景倚公然在京城作恶。袁安将其与逢迎巴结、尸位素餐的官员一同检举,面折廷争,使得四十余名官吏被降级罢官,天下震动。

此后百余年间,袁安子袁敞,孙袁汤,重孙袁逢、袁隗,先后位列三公。袁氏后人光禄勋袁盱、郎中袁著都是栋梁之材。另据史书记载,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袁氏一族列入正传者28人,三公、令仆17人。

袁氏后人中较著名者有袁绍。袁绍一度成为诸侯割据势力中的王者,先与董卓对立,后与曹操大战于官渡,虽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千余年之后,另一位可称枭雄的人物袁世凯,自认为是汝南袁氏后裔,家族宗谱中有“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的记载。

时光匆匆,距离袁氏家族最辉煌时期已过去两千余年,距其祖地商水百公里外的平舆县,袁安墓地仍存。另有两通东汉《汉司徒袁安碑》和《汉司空袁敞碑》,分别藏于河南省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

中原有哪些名人 中原出的名人有哪些

谢道韫咏雪图

◎“雅道相传”陈郡谢氏家族

陈郡谢氏是继汝南袁氏之后,中原兴起的又一世家大族。三国时期,谢氏还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家族,有史可考的先祖为曹魏典农中郎将谢缵,此后随着子孙相继入仕,陈郡谢氏开始崛起。

谢缵之子谢衡,是西晋大儒,做过国子监祭酒。谢衡之子谢鲲,自幼受儒学熏陶,后来改奉玄学,终成一代名士,位列“江左八达”。在他的影响下,玄学成为谢氏学风。

谢氏发达是在晋王室南迁之后。公元307年,谢鲲与弟弟谢裒带领族人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迁至江东。谢裒被擢吏部尚书,封万寿子,是家族中第一位身居高位者。谢鲲之子谢尚进入军队,升至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诸军事。谢裒的两个儿子谢奕、谢万相继出任豫州刺史。谢氏兄弟在豫州守边长达十余年,为后来成为顶级士族奠定了基础。

带领谢氏走向鼎盛的人物是谢安,他是谢裒第三子,少时以清谈扬名海内,之后隐居会稽群山之东山,与王羲之等人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开创了享誉后世的“东山风度”。谢安入朝后,一心扶植晋王室,性情娴雅,处事公允,治国儒道并用,广施德政,时有“江左风流宰相”美誉。

谢氏家族最辉煌时刻当是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伐晋,两军在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东南方)激战。谢氏成员组成晋营中坚力量,谢安在后方运筹帷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在前线身先士卒。以八万兵力,抵挡了前秦号称百万大军的进攻,为东晋赢得了数十年和平。

谢氏作为当权士族的地位一直延续到南朝,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唐代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陈郡谢氏“雅道相传”,名人辈出。据统计,东晋至南朝200余年中,谢氏见于史传的人物不下百人,除了军事精英,以文学艺术见长者尤多。如才女谢道韫,他是谢安的侄女,谢安与子侄辈咏雪,谢道韫从容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咏絮之才”成为后世赞扬才女的常用语。

六朝时期,谢氏家族的谢灵运与谢眺同为文学运动主将,并称“二谢”。《诗品》对谢灵运有“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的评价。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生低首谢宣城(谢眺)”的称颂之语。谢赫是南朝杰出画家,据说他描绘人物,看一眼即可,人物特征毕现,技巧颇高。

陈郡谢氏故里在今太康县境内,谢堂村建有“中华谢氏陵园”,供海内外谢氏族人寻根谒祖。

◎“累朝辅相”洛阳吕氏家族

洛阳吕氏发迹于五代时期,先祖吕梦奇,山东莱州人,后唐累官至户部侍郎。其子吕龟图,后周起居郎,迁居洛阳,为洛阳吕氏始迁祖。

洛阳吕氏兴盛于吕蒙正这一代。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吕龟图之子,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本是宦门嫡子,因父亲妻妾成群,与母亲刘氏被逐出家宅,栖居窑洞,生活窘迫,他发愤图强,在太平兴国二年(977)高中状元。其励志故事,引发后世文学创作者的兴趣。有人假托吕蒙正之名,写了千古奇文《破窑赋》。宋元南戏与元杂剧中,都有以吕蒙正为原型的《破窑记》剧本,河南坠子保留着《吕蒙正坐寒窑》选段,昆曲中有吕蒙正《泼粥》一折。

身为一代贤相,吕蒙正有许多故事为人乐道。吕蒙正初入朝堂,有官员当面挑衅:“这小子也来参政吗?”他佯装听不见。同行有官员打抱不平,想去诘问此人姓名,蒙正劝阻:“假若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会终生难忘,倒不如不知道的好。”大家都佩服他的宽容大度。

一次,宋太宗让他挑选官员出使辽国,他推荐了陈姓官员,皇帝令重选,一连三次还是这个人。皇帝发脾气,吕蒙正耿直地说:“出使辽国,这个人最合适,别人都不如他,我不能因您不喜欢耽误国家大事。”太宗气得掉头欲走,又回过头来说:“罢了,论气量我不如你,就按你说的办吧。”

蒙正选拔官员知人善任,时人称赞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蒙正致仕回乡后,宋真宗途经洛阳拜访他,询问他家中诸子谁可担大任。吕蒙正不推荐儿子,对皇帝说:“我的侄子夷简,现任颍州推官,有宰相之才。”后吕夷简受到重用,于宋仁宗朝拜相,史书对他有“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配食仁宗庙,为世名相”的评价。

《宋史》赞扬吕蒙正“质厚宽简”,他的这种质朴、宽容、敦厚、不苛求的品格,成为吕氏家风,遗泽后世。吕蒙正出任了宋太宗、宋真宗两朝三任宰相,他的侄子吕夷简出任宋仁宗宰相,吕夷简次子公弼,神宗朝辅政,位同宰相,三子公著,哲宗朝任宰相,吕氏“一门四宰辅”,盛极一时。

吕氏家族重视读书,学风清正。吕公著著述甚丰,为范吕诸儒学派领袖人物;吕希哲是北宋重要理学家,是荥阳学派代表人物;吕本中是南宋著名诗词家、道学家,紫微学派创立者。吕祖谦为南宋大儒,其创立的吕学是南宋浙学重要派别。此外,吕氏注重文史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加之朝中为官之人众多,多为显贵,积累了许多珍贵历史资料,学术界公认其得“中原文献之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偃师西南相公庄村,村东北旧有寒窑一座,相传为吕蒙正故居,又称“吕蒙正读书窑”,现已塌陷,存石碑一通。窑门东有后人修复的庙宇,内供吕蒙正塑像,逢年过节有吕氏后人祭拜。

中原有哪些名人 中原出的名人有哪些

唐河冯友兰纪念馆

◎“一门书香”唐河冯氏家族

唐河冯氏,世代书香,近现代人才辈出,是我国著名的学术世家,同无锡钱氏、修水陈氏并列为民国三大望族。

冯氏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时先祖冯泰公因经商由山西高平落户于唐河县祁仪镇。冯玉文是冯友兰的祖父,他是令冯氏由经商世家转变为书香之家的关键人物。

冯玉文之父冯殿吉是道光年间武秀才,成就不大,却为家族后辈开辟了考取科举的新方向。冯殿吉英年早逝,冯玉文精明能干,兴办酒坊,经营客栈,财源广进,祁仪镇人所称“复盛馆”冯家,就是从他开始。

冯玉文被称为布衣诗人,著有《梅村诗稿》。他极重视教育,在家中创办私塾,延聘名师教授,规定家中子弟无论男女,七岁以上必须入塾读书。

冯玉文生三子,长子云异是秀才,次子台异是进士,曾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后任湖北崇阳知县,著有《复斋诗集》。三子汉异也是秀才,民国初年任河南省议员,擅书法通地理,曾编写《唐河县志》。

冯台异生了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三个孩子,这三兄妹被誉为“一门三杰”。

冯友兰(1895—1990),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哲学界泰斗级人物。所著《中国哲学史》,被视为上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最高水平。晚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

冯友兰之弟冯景兰(1898—1976),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冯友兰小妹冯沅君,在上世纪30年代与苏雪林、冰心齐名,代表作有小说《卷葹》《春痕》《劫灰》等。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著有《中国诗史》《古剧说汇》等。

三兄妹年轻时都曾在北京大学求学,后又同为大学一级教授。冯沅君是我国首位女性一级教授。

冯友兰二子二女皆成才,长子钟辽,工业锅炉专家;次子钟越,飞机强度专家;长女钟琏,优秀中学老师;次女钟璞(宗璞),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冯景兰生三男三女,长子钟豫,著名水利专家;次子钟广、幼子钟燕继承父业,都是研究地质矿床的地质学家;长女钟芸,北大教授;二女钟潜,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三女钟潮,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祁仪镇是冯氏家族生活之地,当年清代老宅院难觅踪影,但冯氏祖辈所种百年银杏,还有冯友兰手栽的蜡梅仍存。祁仪第一初级中学有座“清芝楼”,是1985年冯友兰为纪念母亲吴清芝而建,楼名为冯友兰题写。祁仪镇北侧有冯友兰文化园,矗立着冯友兰铜雕像。

唐河县城建有冯友兰纪念馆,这是按冯氏旧居原貌复建的传统四合院建筑,内设多个展厅,展示了冯氏家族及冯友兰的生平事迹,藏有冯友兰书法手迹,门前“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对联,为冯友兰晚年书写。

中原名门世家存在于历史各个时期,它们的兴起,固然离不开精英成员的鼎立支撑,家族荣誉能延续上百年,家庭教育和家风家训都不可忽视。可以说,家庭教育是维系家族成员素质的根本,家风家训决定了家族发展的方向。家族核心成员是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也是决定家族命运的关键。如陈郡谢氏在西晋毅然弃儒从玄,唐河冯氏民国时期引进新学,都是使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值得后世学习借鉴。

本稿刊发于2020年7月24日河南日报十三版

制图王伟宾

中原有哪些名人 中原出的名人有哪些

编辑:河南日报文艺部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2-27 17:26
下一篇 2023-02-27 17: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